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安徽靖伦高铁器材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7-05-12 11:13:30 人气:0 来源:admin

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投产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运行速度最快的国家。随着高铁“中国速度”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中国高铁“走出去”,已不仅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能为世界铁路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推动世界铁路发展与进步。

一、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机遇

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高速铁路规划和建设热潮。当前,以“高效、低碳、节约”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对高速铁路的建设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提出了各自的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设想和规划。2014年年底,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已通高铁的国家有18个,总里程29750千米。其中中国第一,有14955千米;西班牙第二,有3100千米。同时,在建高铁的国家有15个,在建里程27796千米,中国仍以15890千米名列第一。预计在未来10年内新增里程将大大增加,中国高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走出国门、进军海外的机会。

中国高铁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一是综合技术能力强。中国高铁尽管发展时间不长,但从起步阶段便瞄准世界最先进的高速铁路技术,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系统掌握了高速铁路成套技术,形成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二是建设成本低。世界银行报告指出,中国的高铁建设成本至多只有其他国家的2/3,中国建设时速可达350千米的高铁,每千米的基础设施单位建设成本通常为1700万~2100万美元,而欧洲高铁每千米的建设成本为2500万~3900万美元,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则高达5600万美元。三是资金实力强、输出模式先进。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加之中国高铁“走出去”集成了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和资本输出三大方式,“铁路+金融”整体联动的合作模式在国际市场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四是建设管理和运营经验丰富、适应力强。中国高铁具备时速200~350千米的不同等级的高铁标准和装备,在建设管理和运营过程中,适应了中国国土领域宽广、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变化多样等多种复杂情况,这些丰富经验使中国高铁更容易适应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样化需求。

二、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挑战

尽管在技术水平、建设成本、运营经验等方面,中国高铁都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但中国高铁要真正走向世界,仍面临巨大挑战。

首先是知识产权问题。中国并不是高速铁路技术的原创国,很多技术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二次创新而开发出来的,尽管某些技术指标已经高于原创,但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中国高铁企业在海外申请的专利大多质量不高、价值有限,较少涉及高速列车的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即使在国外获得授权,市场应用前景也有限,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而且,竞争对手往往通过专利异议、专利无效方式,阻止或延缓各国专利审查部门对我国高铁企业的专利申请进行授权,甚至不排除到目标国家被提起知识产权诉讼的可能性。面对日、法、德等发达国家在高铁领域海量的专利布局,中国高铁一旦遭遇知识产权纠纷诉讼,反制筹码很少,加上对手利用媒体进行炒作和公关,往往使中国高铁面临重重质疑。

其次是标准壁垒问题。中国高铁的一些创新成果已经形成国内标准,但这些国内标准没有与国际标准接轨,无法得到国际认可。欧洲、美国和日本的高铁都在国际上形成了各自的行业标准,我国高铁产品必须符合这些行业标准,才能进入国际市场。国内外标准不接轨,直接降低了我国高铁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成本,延缓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以中国高铁出口欧洲为例,不仅产品装备要经过欧洲认证,包括设计规范、工艺流程等都需要遵守欧洲的高铁标准。获得认证本身花费巨大,再依其标准进行相应的改造,资金投入更大,中国高铁的竞争优势将被大大削弱。更严重的是,一旦采用某一国外的标准体系作为国际标准,中国高铁的发展将从此受制于人。

除此之外,中国高铁“走出去”还面临目标国家政局动荡、品牌认知度有待提升、材料和人工成本高等一系列不利因素。总体而言,中国高铁“走出去”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出口的问题,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对技术及标准、市场、政治、外交以及法律文化环境进行全面研究和整体应对,不仅要继续苦练内功,还要内外兼修,直面国际市场的挑战和竞争。

 

以上内容由安徽靖伦高铁器材科技有限公司搜索查询整理所得,如需更多理解,敬请关注公司官方网址:www.ahjinglun.com

 

 


在线客服
欢迎咨询洽谈!
线